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业内新闻

“华西医学创新系列活动”之心血管介入医学创新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3-29    来源:

    为进一步促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氛围、培养医务工作者“以始为终”的创新与转化思维,探索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之路,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华西医院科技部和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发起开展“华西医院创新系列活动”首期活动内容聚焦心血管介入医疗装备创新发展趋势及创新路径。本活动由波士顿科学大力支持,于2023年3月26日在成都银泰中心成功举办。



    此次沙龙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进常务副院长、中国区结构性心脏病事业部胡滨总监出席并发表致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陈茂主任等专家、波士顿科学中国区卫生经济与政府事务徐萍副总裁和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部副部长王艳艳主持,动脉网蛋壳研究院院长姜天骄先生担任讨论环节主持。




王艳艳副部长主持会议


    黄进院长首先代表华西医院对各界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华西医院作为全国知名的研究型医院,一直追求以创新引领发展。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华西医院搭建了从理论靶点发现到药物临床试验再到相应的评估、评价的临床运用的完整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体系及国家级支撑平台。近五年,在相关政策扶持下,华西医院推动了“国家医学中心”及“产教融合医工结合创新平台”两大创新中心建成实施,并开始以医工结合作为新的发展引擎与创新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华西医院与波士顿科学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创新合作关系。相信在未来,华西医院能够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与转化在医工结合方面能够创造出更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黄进副院长致辞


    波士顿科学中国区结构性心脏事业部销售及事业总监胡滨表示:波士顿科学第二研发总部能够落户成都得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科研创新与基础研究方面全国领先的优势。波士顿科学一直以来坚持用生命创新发展理念,将高新技术、新产品引入至中国,也期待着能成为本土创新的局内人,积极融入生态圈,参与医工结合、医工转化、科技创新项目。从理论构思到成品输出,医工结合创新转化发展之路漫长,如何从医学临床需求角度出发、如何与产业协同落实转化项目等问题,在今天的活动中,权威的专家将为我们解答,相信通过本次会议各位嘉宾的思想碰撞、与会人员一定能学有所获!


胡滨总监致辞


本次活动,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主任陈茂教授、比邻星创投合伙人孙晓路先生、湖北省创新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朱湘涛先生、波士顿科学新中国区企业发展部高级总监吴力越先生担任演讲嘉宾并作专题分享,从“挖掘临床需求与培养创新思路”、“医生创新创业与“‘唯心不破’创新理论”、“临床成果医工结合的创新路径探索”、“创新转化的企业视角”等方面剖析心血管介入医学领域创新趋势、医工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与转化。通过“革新与创造”的全新理念,以期开拓与会者视野,推动中国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陈茂教授以心血管介入治疗的瓣膜修复术与置换术为例,介绍了传统支架的局限性及团队在多学科交叉研发和探索上,结合企业助力,研发出新型材料,突破手术技术的局限性等相关经验。详解了临床医生应该如何根据患者需求加强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从而推动技术改良,以此更好地服务患者。陈教授表示创新既是风险也是机遇,临床创新基于临床也需回归临床,医工融合要紧密围绕临床需求。陈主任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演讲将会议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陈茂教授作专题演讲


    孙晓路先生以比邻星投资策略与思路、医生创业案例及建议及参与投资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发展的成果为纲,结合行业热点分析了数年在医疗领域和创新转化项目中的成功案例。孙先生建议医生创业要选择靠谱的科研生产合作伙伴、合适的投资人、建立市场导向意识、组织专业力量,充分授权等,而创新技术的挖掘则要从临床真实的需求出发。孙晓路先生的精彩演讲为广大医务人员创新创业点明了方向。


孙晓路先生作专题演讲


    医工融合是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的重要内容,也是相关领域实现突破性颠覆的创新难点。湖北省创新转化研究院院长朱湘涛从创新医疗器械实现路径等内容出发,剖析了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的本质是:根据终端用户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现有应用技术的水平,进行集成研发活动,以此说明概念验证与孵化平台建设在“汇聚临床创意、占领产业高地、跨越技术鸿沟、攻克难关,完善产业链”的重要性。


朱湘涛院长作专题演讲


    吴力越总监立足企业角度,详解在医工融合创新转化过程中医疗机构与企业各自职责。如何利用各自优势实现创新转化成果最优化,是医疗机构、投资企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吴总监认为从医生角度来说,需专注从0到1的过程;从医院角度来讲未来创新趋势既要注重创新发展、又要落实临床研究;从技术转移中心角度来说,需博采众长,汲取国外成功孵化模式。


吴力越总监作专题演讲


    4位专家学者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通过分享临床需求挖掘、医生创新创业建议、医工融合创新与概念验证、医企协同创新与转化等方面剖析了研究型医院构建医疗器械创新与转化核心能力的方法论。在精彩的专题演讲结束后,由动脉网蛋壳研究院院长姜天骄担任主持圆桌论坛环节,该环节邀请陈茂教授、王艳艳部长、孙晓路先生、朱湘涛教授及四川大学华西生物医药大数据中心特聘研究员、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科研副院长李康教授为嘉宾参与。



在讨论环节中,姜天骄院长分别就临床转化需求、医工融合中医生职责、华西成果转化经验等问题向讨论嘉宾提问。陈茂教授基于目前行业“内卷”的现象,强调了临床医生应该加强与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合作,将有限的精力放在原创性成果的发展上的重要性。


孙晓路先生则回答了未来投资机构是否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赋能能力和应该扮演的角色的问题,认为不同投资机构有不同定位,但因为生物医药领域早期项目的投资极具挑战性,因此这要求投资者承担更多的责任。应该与政府、医院和整个行业共同推动原创性创新的发展。


王艳艳部长则从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经验分享的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了华西医院转化科与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一块牌子两个队伍”协同管理与服务的成功模式,并期望在未来进一步加强构建更加强大的资源网络,为临床医生的转化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朱湘涛院长从他的角度分享了目前创新阶段容易被忽视但十分关键的内容。他认为生物医药的创新生态化圈是一个闭环,中国医疗器械创新转化需要与中国工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想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速度,就需要突破工业发展水平的限制。想要提升相关领域工业水平,就需要挖掘更多临床的需求,开展更多的创新项目。


最后,李康教授基于成都高新区“岷山计划”华西医疗机器人技术研究院的建设经验及自身团队产出创新成果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在此过程中收获的经验与教训,他认为培育高质量创新成果最重要的一点是应用医院的创新平台将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聚集在了一起,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迅速地推进项目进展。


专家们分享经验,提出建设性观点,为现场参会人员授业解惑。



    大会在热烈气氛中落下帷幕,本次以“心血管介入医学创新性发展”为专题的学术沙龙,探索了如何有效地加强医企合作、医工融合,全面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突破医疗器械创新与转化瓶颈。从而进一步促进医疗产品更新迭代,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低风险、更低成本、更好预后的医疗服务。


    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将协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部门、产业平台及外部资源协作网络,共同开展不同专业细分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医工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交流活动,并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技术商业化服务,助力研究型医院探索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技术等创新与转化路径,成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和策源地、成为科技创新的检验场、成为科技创新的成果库。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创新之路,西部转移中心一直在行动!